-
详细信息
换能器件阻抗分析仪 材料/生物阻抗谱仪 阻抗分析仪/ LCR表:
换能器件阻抗分析仪 材料/生物阻抗谱仪 特点: 主要用于交流阻抗测量。若只关心特定频率(如1kHz)下的电阻分量,也可用于电阻率推算,特别适合存在电容效应或需要交流测量的场合。
非接触式电阻率测试仪(涡流法):
特点: 适用于快速、无损检测均匀导体薄膜或箔材(如金属)。对碳素薄膜应用有限,精度通常不如接触法。
代表品牌: 通常作为专用设备或集成到生产线中。
选择建议
明确首要需求:
样品形态(块、片、膜、粉、纤)
预期电阻率范围
精度要求(研发高精度 vs 工业现场控制)
是否需温控
是否需符合特定标准 (如GB/T 24525, ASTM C611)
探针间距的标准化设计
固定间距探针:常规四探针仪采用直线排列的探针组,间距通常为1mm(如硅片测试)或0.5~1.5mm(半导体材料),制造时通过精密机械加工保证间距误差≤±1%。
可调间距探针:部分设备配备微调机构,允许用户根据样品厚度调整间距(如薄膜测试需缩小至0.1mm),并通过千分尺或激光测距仪校准。
主要参数:
准确度: Cx:±(读数×0.5%+0.5pF);tgδ:±(读数×0.5%+0.00005);
电容量范围:内施高压:3pF~60000pF/10kV;60pF~1μF/0.5kV;
外施高压:3pF~1.5μF/10kV;60pF~30μF/0.5kV;
*分辨率:*高0.001pF,4位有效数字;
*介电常数ε测试范围:0-200;
*介电常数ε准确度:0.5%
*介质损耗tgδ测试范围:不限,
*介质损耗tgδ分辨率:0.000001,电容、电感、电阻三种试品自动识别。
*大输出电流:200mA;
*升降压方式:电压随意设置。比如5123V。
试验频率: 40-70Hz单频随意设置。比如48.7Hz.
频率精度:±0.01Hz
外施高压:接线时*大试验电流5A,工频或变频40-70Hz
高压电极直径与表面积:¢98mm(75.43cm2)
测量电极直径与表面积: ¢50 mm(19.63cm2)
电极间距:不大于5 mm
电极加热功率: >2*500W
电极*高温度:180°
加热时间:30分钟
电极压力:0~1.0Mpa连续可调
*大测量电压:2000V,50Hz
真空度 :电极可抽真空至3*10-2 Mpa
输入电源:180V~270VAC,50Hz±1%,市电或发电机供电
打印机:微型热敏打印机
环境温度:-10℃~50℃
相对湿度:<90%
主机外形尺寸:490*520*360(长宽高mm)
电极尺寸:400*300*400(长宽高mm)
仪器重量:35kg
单个电子元件阻抗分析的典型配置包括:
阻抗分析仪:仪器的导线连接到测试夹具上,测试夹具应适合 DUT 特定类型的特性。
测试夹具:文本夹具经过精心设计,可固定被测试装置,但不会改变或干扰其阻抗特性。
电缆和适配器:可使用电缆和适配器使仪器的导线和测试夹具的连接器在电气上兼容。
连接器。
被测件:这是将被测元件插入适合其特定行为的测试夹具中。
特定分析仪所使用的测量方法决定了其支持的频率和阻抗范围,如上图所示和下文所述:
自动平衡电桥:这种设计可在*宽的阻抗范围和第二宽的频率范围内提供卓越的精度。它可以测量毫欧 (mΩ) 到 100 兆欧 (MΩ),
扫描频率从几赫兹 (Hz) 到 110 兆赫兹 (MHz)。然而,当频率超过 100 千赫兹 (kHz) 时,其阻抗范围开始变窄,阻抗范围开始降至 1 兆欧。
IV 方法:IV 型分析仪同样精确,但测量范围较小。它们可以测量 100 mΩ 到 5 MΩ,同时扫描频率从 40 Hz 到 100 MHz。
RF-IV 方法:这种分析仪可以测量 100 mΩ 到 100,000 MΩ,扫描频率从 1 MHz 到 3 gigahertz (GHz)。
透射反射技术:这种分析仪的频率范围*广,从 5 Hz 到 110 GHz,但其精度仅限于 50-75 Ω 的阻抗范围。
测量原理差异
两探针法:仅使用两个探针同时注入电流和测量电压,电流流经探针时会在接触点产生接触电阻,导线电阻也会串联到测量回路中,导致测得的电压包含额外电阻的压降。
四探针法:外侧两探针通电流,内侧两探针测电压,电压测量回路的高输入阻抗使电流极小,接触电阻和导线电阻的影响可忽略,直接反映材料真实电阻率。
温度和环境条件如何影响分析仪的阻抗测量,阻抗是高度动态的,这一点至关重要。如下所述,温度、湿度和电磁干扰 (EMI) 等环境条件会严重影响测量结果:
温度:大多数电阻器、电感器和电容器都与温度有关。它们的温度系数是阻抗行为的关键因素。确保温度稳定,*好在受控的实验室环境中进行。如果在现场工作,应尽量减少暴露在温度骤变的环境中。
湿度:高湿度会导致冷凝,从而影响元件和电路的电气性能。使用除湿机确保低湿度环境。
电磁干扰:电磁干扰会影响阻抗测量,尤其是在半导体或高频应用等敏感设备中。在屏蔽环境中进行测量,以防止外部电磁场的影响。
实验原理
按照物质电结构的观点,任何物质都是由不同的电荷构成,而在电介质中存在原子、分子和离子等。当固体电介质置于电场中后会显
示出一定的极性,这个过程称为极化。对不同的材料、温度和频率,各种极化过程的影响不同。
1、介电常数(ε):某一电介质(如硅酸盐、高分子材料)组成的电容器在一定电压作用下所得到的电容量Cx与同样大小的介质为真空
的电容器的电容量Co之比值,被称为该电介质材料的相对介电常数。
式中:Cx —电容器两极板充满介质时的电容;
Cο —电容器两极板为真空时的电容;
ε —电容量增加的倍数,即相对介电常数
介电常数的大小表示该介质中空间电荷互相作用减弱的程度。作为高频绝缘材料,ε要小,特别是用于高压绝缘时。在制造高电容器
时,则要求ε要大,特别是小型电容器。
在绝缘技术中,特别是选择绝缘材料或介质贮能材料时,都需要考虑电介质的介电常数。此外,由于介电常数取决于极化,而极化又
取决于电介质的分子结构和分子运动的形式。所以,通过介电常数随电场强度、频率和温度变化规律的研究,还可以推断绝缘材料的
分子结构。
陶瓷介质损耗角正切及介电常数测试仪:它由稳压电源、高频信号发生器、定位电压表CBl、Q值电压表CB2、宽频低阻分压器以及
标准可调电容器等组成(图2)。工作原理如下:高频信导发生器的输出信号,通过低阻抗耦合线圈将信号馈送至宽频低阻抗分压器。
输出信号幅度的调节是通过控制振荡器的帘栅极电压来实现。当调节定位电压表CBl指在定位线上时,Ri两端得到约l0mV的电压(Vi)
。当Vi调节在一定数值(10mV)后,可以使测量Vc的电压表CB2直接以Q值刻度,即可直接的读出Q值,而不必计算。另外,电路中采用
宽频低阻分压器的原因是:如果直接测量Vi必须增加大量电子组件才能测量出高频低电压信号,成本较高。若使用宽频低阻分压器后
则可用普通电压表达到同样的目的。
分辨率和精度
1 分辨率对测量结果的影响
分辨率是阻抗分析仪能够
区分*小测量值的能力,通常用欧姆(Ω)来表示。分辨率越高,意味着阻抗分析仪能够更加精细地分辨测量值之间的差异。这对于识别材料或器件微小的阻抗变化非常重要。
例如,对于高精度的电阻器测试,需要一个具有高分辨率的阻抗分析仪,以确保能够检测到微小的电阻变化。分辨率不足可能会导致测量结果的不精确,从而影响对被测材料或器件性能的评估。
2 精度与误差分析
精度是指阻抗测量结果与实际阻抗值之间的接近程度,通常用百分比来表示。高精度的分析仪可以提供更可靠的数据,误差范围较小。误差来源包括仪器自身的校准误差、环境因素影响以及测量操作的准确性。
了解精度对于评估测量结果的可信度至关重要。在实际操作中,应定期对阻抗分析仪进行校准,并考虑操作中可能产生的误差,如接触不良、温度变化等,以确保测试结果的准确性。
阻抗分析仪的日常维护要点
阻抗分析仪是一种高精度的电子测试设备,用于测量和分析电路的阻抗参数。为了确保设备的精确度和延长使用寿命,日常维护显得尤为重要。阻抗分析仪的日常维护应包括以下几个要点:
1.保持环境的清洁与干燥:灰尘和湿气是电子设备的大敌。保持实验室和测试环境的清洁可以减少灰尘对设备内部敏感电子元件的损害。同时,保持环境的干燥可以预防因湿气导致的电路短路或元件腐蚀。
2.定期校准:为保证测试结果的准确性,应按照制造商推荐的周期对阻抗分析仪进行校准。定期校准可以补偿设备老化和使用过程中产生的微小偏差。
3.防震措施:在移动或运输阻抗分析仪时,应采取防震措施,以防止内部精密组件受损。
4.正确的使用操作:使用阻抗分析仪前应仔细阅读用户手册,按照正确的程序操作,避免因误操作造成的设备损坏。
5.存储环境:在不使用时,应将阻抗分析仪存放在适宜的环境中,避免极端温度或湿度。
快速修复技巧与案例分析
对于阻抗分析仪的快速修复,以下技巧和案例分析可以提供实际操作的参考:
技巧一:排线和连接器的
检查与更换
·案例分析:一个阻抗分析仪屏幕无显示,诊断后发现是连接屏幕的排线损坏。更换排线后,问题得到解决。
技巧二:探头
与电缆的校验
·案例分析:探头损坏导致测量结果偏差。校验探头和电缆无损后,问题解决。
技巧三:软件故障的恢复
·案例分析:软
件故障导致设备无法正常运行。通过格式化硬盘并重新安装操作系统和应用程序后,设备恢复正常使用。
技巧四:环境因素的影响
·
案例分析:发现设备在特定温度下出现异常。调整实验室温度,并在设备适应新温度后,问题消失。
通过这些案例分析,我们可以看
到多数故障都可通过简单的检查和替换来解决。关键在于熟悉设备的工作原理和构造,以及对可能发生的
故障有提前的准备。
7.阻抗
分析仪的发展趋势与未来展望
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阻抗分析仪的应用范围和精度要求日益提高,这促使了相关技术的不断创新和进
步。本章将探讨阻抗分析仪在精度
提升的新技术和方法,以及智能化工具集成的未来发展趋势。
阻抗分析仪的工作原理:
阻抗分析仪的测量硬件经过精心设计,以实现特定的测量技术。这些技术各有千秋,阻抗分析仪正是通过这些方法来进行未知阻抗的
测量。其中,电桥法是一种常用的技术,它通过比较未知阻抗与已知标准阻抗的电压或电流差异来工作。
图2展示了电桥电路方法,其中D代表仪器,Zx表示未知阻抗。这种经典技术通过简单的电桥电路将待测阻抗与已知参考阻抗进行对比
。在低频测量领域,这种方法既简便又高效。但遗憾的是,它无法适用于高频测量或极低阻抗值的测量。接下来,我们将介绍另一种
技术——电流-电压 (IV) 法。
图3展示了电流-电压测量法的电路。在此方法中,我们向电路或元件施加一个已知电压,并随后测量由此产生的电流,从而计算出阻
抗。这种技术既直观又适用范围广泛。然而,应用时需格外注意电压与电流之间的相位差异。此外,射频(RF)IV法也是值得关注的
一种技术。
-
您可能感兴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