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详细信息
双极板材料本体电阻率测试仪 双极板材料本体电阻率测试仪
双极板材料本体电阻率和双极板与炭纸之间的接触电阻的测量和分析.
4.3吋液晶屏幕显示:电阻、电阻率、方阻、温度、单位换算、温度系数、电流、电压、探针形状、探针间距、厚度 、电导率、电阻率、压强,自动测量、集成电路系统、恒流输出,如选购PC软件,可以分析在不同压力下接触电阻得变化曲线图谱. 由电脑操控,并保存和打印数据,自动生成报表. 提供中文或英文两种语言操作界面选择.
双极板电阻率测试仪原理
双极板电阻率测试仪的核心原理主要基于欧姆定律和四端子法(开尔文接法),通过精确测量电压降和电流值计算电阻率。以下是具体原理及技术要点:
1. 欧姆定律基础原理
测试仪通过向双极板施加恒定电流(I),测量两端电压降(U),根据公式
R=U/I 计算电阻值。该电阻包含双极板体电阻和接触电阻,需通过四端子法消除引线电阻干扰。
2. 四端子法(开尔文接法)
电流回路:两电流端子注入恒定电流,形成主电流路径。
电压测量:两电压端子仅用于检测电压,因输入阻抗极高,几乎无电流通过,从而避免引线电阻影响。测得电压仅反映双极板实际压降,提升接触电阻测量精度。
3. 垂直方向电阻率测试
针对双极板垂直导电性,样品置于两电极间,施加标准压力(如5-10N),记录不同压强下的电阻值。通过公式
ρ=RA/L(A为接触面积,L为样品厚度)计算电阻率,符合GB/T20042.6标准。
4. 其他辅助技术
电化学阻抗谱法:施加交流电压信号,分析频率响应以研究复杂环境下的接触电阻。
四探针法:用于块体材料电阻率测量,通过多探针布局减少接触误差。
5. 仪器设计特点
力值加载系统:伺服电机控制压力,确保接触稳定性。
镀金电极:降低接触电阻,提升测量一致性。
环境控制:恒温恒湿(如25±2℃)避免材料吸湿影响。
6. 标准与校准
测试前需用标准电阻块校准,验证探针间距(±0.1mm)及压力传感器灵敏度,确保符合ASTMF390等标准
参数资料
1.方块电阻范围:10-5~2×105Ω/□
2.电阻率范围:10-6~2×106Ω-cm
3.测试电流范围:0.1μA ,1μA,10μA,100µA,1mA,10mA,100 mA
4.电流精度:±0.1%读数
5.电阻精度:≤0.3%
6.显示读数:液晶显示:电阻、电阻率、方阻、温度、单位换算、温度系数、电流、电压、探针形状、探针间距、厚度 、电导率、电阻率、压强等.
7.测试方式: 四探针测量(体电阻率)和四端法(接触电阻测量)
8.压力范围:0-1000kg(0-4MPa).
9. 样品形状为正方形(镀金电极为5cm×5cm),面积为25cm2(其他规格定制)
10.工作电源: 输入: AC 220V±10% ,50Hz 功 耗:<30W
11.标配:
测试探头1个;
测试平台1个;
主机1套;
加压装置1套;
校准前准备
环境控制
实验室温度需稳定在25±2℃,湿度≤60%RH,避免材料吸湿影响电阻值。
测试仪及标准设备需在环境中放置至少30分钟以达到热平衡。
设备与工具
使用标准电阻块(如100mΩ)进行校准,其精度需高于测试仪要求的三倍。
检查探针间距(±0.1mm)及压力传感器灵敏度,确保镀金电极无氧化或污染。
校准后验证
重复性测试
对同一标准电阻块进行3次重复测量,误差需≤±0.5%。
记录校准日期、操作人员及环境参数,生成校准报告存档。
异常处理
若数据不稳定,需检查探针接触压力是否均匀或测试线是否氧化。
长期未校准的仪器建议每3个月进行一次全面校准。
校准周期建议
常规周期
一般建议每3-6个月校准一次,高精度或频繁使用的设备需缩短至3个月。
若使用环境恶劣(如高温、高湿或强腐蚀性环境),校准周期应进一步缩短。
动态调整原则
根据实际使用频次调整:每日连续使用的设备建议3个月校准,低频使用(如每月数次)可延长至6-12个月。
若期间核查发现数据接近允许误差极限,需立即校准并重新评估周期。
校准后管理
记录与标识
校准数据需双签存档,合格设备粘贴防伪标签,复校时间根据使用频次动态标注。
异常处理
若校准不合格,需调整或返修后重新校准,仍不达标则停用。
综上,校准周期需结合设备实际工况灵活调整,并严格遵循国家计量规范
强制校准触发条件
定期时间节点
常规使用下,每3-6个月需校准一次;高频率使用(如每日连续测试)或严苛环境(高温/高湿)下,周期缩短至3个月。
若设备长期闲置(超过6个月未使用),重新启用前必须校准。
关键部件更换后
更换探针、压力传感器或测试线缆等核心部件后,需立即校准以消除接触电阻误差。
验证性校准
标准样品比对
使用已知电阻率的标准块(如100mΩ)进行交叉验证,若实测值与标称值偏差超差,需校准。
校准后需生成报告,记录环境参数及操作人员信息。
测试前准备
样品处理
裁切双极板至标准尺寸(如10×10cm或25×60mm),确保表面平整无划痕。
用无水乙醇清洁表面,去除油污/粉尘,晾干后置于干燥器备用。
仪器校准
开机预热30分钟,使用标准电阻块(如100mΩ)进行四探针校准。
验证探针间距精度(±0.1mm)及压力传感器灵敏度。
环境控制
实验室温度保持25±2℃,湿度≤60%RH,避免材料吸湿影响电阻。
核心测试材料
燃料电池关键材料
双极板:包括石墨、金属及聚合物-碳复合材料,用于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PEMFC)的导电性能评估。
炭纸/碳纸:多孔性碳纤维材料,测试其垂直电阻率及与双极板的接触电阻。
液流电池电极材料
全钒液流电池电极:如石墨双极板及复合材料的导电性(典型值1200 S·cm1)。
铁-铬液流电池电极:依据T/CEEIA 577—2022标准测试电阻率。
其他导电材料
炭素材料:包括煅后石油焦、炭阳极、石墨棒等块体或粉末材料的电阻率。
金属粉末/半导体材料:如负极材料、乙炔炭黑的电阻率测试。
注意事项
样品一致性:不同批次材料需分别抽样测试,每组至少3个有效数据。
安全操作:避免探针与样品边缘接触,防止局部电阻测量误差。
数据记录:保存原始电压/电流数据,便于复现与验证。
测试操作流程
安装样品
将双极板平放于绝缘测试台,探针垂直对准中心区域(避开边缘10mm)。
施加标准接触压力(通常5-10N,按材料硬度调整)。
参数设置
输入样品厚度(千分尺测量3点取均值)及测试电流(建议1-100mA范围)。
选择测试模式:直流四探针法(ASTM F390标准)。
测试操作流程
?安装样品
将双极板平放于绝缘测试台,探针垂直对准中心区域(避开边缘10mm)。
施加标准接触压力(通常5-10N,按材料硬度调整)。
参数设置
输入样品厚度(千分尺测量3点取均值)及测试电流(建议1-100mA范围)。
选择测试模式:直流四探针法(ASTM F390标准)。
售后内容:
一、我公司派工程师负责安装调试及培训。
二、产品自客户验收之日起,免费保修 2 年,终身维修。
1、设备安装调试:
免费为用户提供所购仪器的安装调试服务。在进行安装调试前用户方应提供相应的准备工作,并予以提前通知,具体安装调试日期双方可以协商而定。设备安装调试由多年行业资深工程师免费进行。保证用户可以正确使用、软件操作和一般维护以及应及故障的处理。
2、培 训:
我公司工程师免费为用户提供操作人员培训,直到操作人员能独立操作为止。
3、设备验收标准:用户方按订货技术要求进行验收。并符合国家标准要求。设备验收在用户方进行并由我公司安装调试技术人员和用户共同在维修报告上签字以确认仪器的调试工作完成。
4、设备维修服务:
我公司产品自用户现场调试验收合格后 1 年内免费保修,终身维护。在1 年免费保修期内产品发生非人为质量问题,我公司为客户提供免费维修。如产品在免费保修期外出现故障,维修服务只适当收取材料成本费。
5、技术支持:对于所需仪器的用户,根据用户的要求提供 的技术方案。除了常规的仪器服务外,我公司技术部还可为用户提供各种非常规设备的技术支持。




